卫生部规定1岁以内小儿要完成哪几种预防针的接种
我国卫生部规定,儿童必须在1岁以内完成卡介苗、乙型肝炎疫苗、脊髓灰质炎疫苗、百白破混合制剂、麻疹减毒活疫苗、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7种制品的全程接种。
此外,还有两种疫苗须在1岁内完成预防接种的。 1.乙型脑炎疫苗,初种年龄为1岁,接种2次,2次间隔为7~10天,以后每年加强1次,于流行季节前1~2个月开始接种。
【答案】:E 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,婴儿必须在1岁以内完成卡介苗、脊髓灰质炎疫苗、百白破混合疫苗、麻疹减毒疫苗、乙型肝炎疫苗五种疫苗接种的基础免疫。不包括乙型脑炎疫苗。
宝宝打预防针注意事项
1、儿童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带好证件接种疫苗时,爸妈需要带上《儿童预防接种证》。这是宝宝接种疫苗的身份证明。当以后您为宝宝在办理入托、入学时都需要查验。给宝宝洗澡准备接种前一天给宝宝洗澡,把身上的脏东西都洗掉。
2、给孩子打预防针后,最重要的就是正确的护理措施。打疫苗之后,留观至少30分钟,看看婴儿是否有不良反应,情况正常再回家。 回家后,针眼处先不要沾水,第二天再进行洗澡。
3、提前做好准备 爸爸妈妈要让宝宝在接种前吃好,休息好,因为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容易晕针。
最近宝宝要打预防针,要注意什么问题?
在疫苗接种前,家长需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,尤其是不能患上发热等疾病。同时,家长也需要告诉医生孩子的过敏史和病史等信息,医生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疫苗。
向医生解释婴儿的健康状况。如果是早产或营养不良,最好不要先接种疫苗,咨询医生后在固定时间注射。给宝宝打完疫苗不要急着回家。在接种点休息30分钟左右。如果宝宝出现高烧等不良反应,可以及时找医生治疗。
要仔细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,尤其是精神状况。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有点虚弱,可能是生病了,所以我们应该推迟接种疫苗。
小孩打预防针的常识
打预防针的前一天,要给孩子洗好澡或把胳膊洗干净,以免打针后引起局部感染。对比较懂事的孩子,在打针前要向他讲一些打预防针的道理,消除孩子的紧张恐惧心理,预防晕针。打预防针后,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反应,这些反应有正常的也有异常的。
疫苗接种之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之后,家长应该带孩子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,确定没有反应后再离开,孩子接完疫苗后一定要避免剧烈活动,家长要细心照顾注意观察,尤其是月龄比较小的宝宝。
打预防针前要详细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,并做些必要的检查,如有禁忌症,像发烧、过敏体质、哮喘及严重心、肝、肾等慢性疾病的孩子,都不能打预防针。 打预防针的前一天,要给孩子洗好澡或把胳膊洗干净,以免打针后引起局部感染。
在接种疫苗的前一天最好给宝宝洗澡,并换上干净的内衣,一是保证皮肤的清洁,二是接种24h内不能洗澡,如果宝宝身上不干净,容易引起细菌感染。
宝宝打预防针要间隔多久打下一针预防针最好间隔28天再注射下一针比较合理。如果在短期内要注射第二针同类预防针,则建议注射不同的胳膊,即这次注射左臂,下次注射右臂,以免发生不良反应。
必须带上《预防接种证》或医院接种登记卡。 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、拉肚子等,如果患有心脏病、肝肾疾患、过敏史等,一定要如实告诉医生,让医生决定能否打针或暂缓接种。